探索无限

导航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正文

俗话说:“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麻雀屋”指的是什么?

阅读:38

俗话说:“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麻雀屋”指的是什么?

麻雀屋就麻雀的窝,因为牠是害虫的天敌,所住之窝不是很显眼的位置,<穷家出秀才>的:意思

麻雀,一种和人类伴生的鸟类,一般栖息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比如在乡间地头的庄稼田地里,经常能看到这类鸟的出现。

麻雀是虫害的天敌,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天敌。关于麻雀,有人喜爱它,也有人讨厌它,因为麻雀除了吃虫子,也喜欢吃粮食,还很聒噪,叽叽喳喳叫个没完。

比如鲁迅先生就曾在《从百草园到乏味书屋》中对它的“偷吃”行为有过比较细致的描写:

“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由此可见,麻雀是比较贪食好吃的。”

01 “麻雀屋”指的是什么?

说到麻雀屋,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燕子,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歌咏燕子,如白居易那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行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好多年。

和燕子一样,麻雀也喜欢在人类居住的地方筑巢栖息,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那些用土坯建的房子,是许多麻雀喜欢筑巢的地方。

因为这些土坯房子,通常都有小孔小洞,尤其是年代比较久远的老房子,还伴有各种裂缝,这些都有利于麻雀的筑巢定居(麻雀体积较小)。

而这些被麻雀选定筑巢的房屋,就是所谓的麻雀屋。

说到这里,就得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生活在麻雀屋里的人,通常都是一些比较贫穷的人,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差,这些家庭里的孩子也都是一些穷孩子。

02 那么,“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呢?

首先,先说一点的是,如今麻雀被人们视为一种害鸟,不过,在古代麻雀却被视为是一个吉祥鸟。在明代,“雀”与“爵”同音,为此人们将其与“爵位”同等。“雀”有加官、晋爵,爵禄丰厚、升官发财的吉祥寓意。而且,在古代,古人还喜欢用麻雀搭配花竹树木等,有富贵美好、典雅精致的审美价值。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的说法。

然而,这句俗语真的有道理吗?

关于这句俗语,我们可以将其大体意思“转译”过来,大概说的就是:穷人家庭,都出栋梁之才吗?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自我答案。

这些年,我们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经常说的一个话题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为何说寒门难出贵子呢?因为寒门学子都处在社会的底层,要想往上流动,这就需要打破社会分层,打破阶层壁垒,实现阶层跃迁。

然而,从实际上看,寒门拥有的不管是教育、财力以及人脉资源,基本上都远不及精英、上流阶层的人。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参加各种培训班,请家庭教师。而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庭经济贫穷,能被送去上学,可能都已经拼尽了全力。寒门要想打破阶层束缚,阶层壁垒并不容易。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靠父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能够用上一辈人为他们铺好的路,作为一个起跳点、腾飞点。而寒门子弟并不能从原生家庭中获得有利的助力推动,他们甚至还要背负起照顾年老、病重的双亲的责任艰难前行。

所以,要问“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个说法,有无道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不过,穷人也并非是说没有出头之日,因为“万事皆可为”。任何时候,只要努力,都还是有翻盘的机会!

03 俗语背后折射出的那些道理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定胜天”,一个人若是默然接受了命运,那么人生可能就此沉沦了。但是,若是不服输,那么一切都还有改写的可能。

比如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寒门子弟”。

年轻时的米歇尔,右一

米歇尔的父母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作为黑奴后裔,米歇尔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了白人的歧视。不过,她从未抱怨过自己的身世,并且也从不为此而自甘认命,相反,而是极其自律。

根据她的哥哥回忆,她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学习,从不看电视,平时即便是挤公交车,也要争分夺秒地看书。寒暑假的时候,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还勤工俭学,给人当保姆等。最后,凭借着刻苦努力,终于考上了美国著名的高校——普林斯顿大学。而在当时,许多条件比她好的同学,都没有她考得好。

而考上名校,可以说是她往上走,改变阶层的开始。毕业后,米歇尔同样以优秀的成绩和能力打败了诸多的竞争者,进入了律师事务所上班,领着比其父母要高许多的丰厚薪水。到了这里,她其实已经靠教育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成为了精英阶层。

所以,回过头来看老祖宗的这句“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的俗语,其实也多少提到了这点意思,那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更能吃苦耐劳。

当然,老祖宗的这句俗语,也同时说明了一些道理,并非是言之无用的迷信话。

在过去,相对来说,教育资源还比较受限,穷人和富人家拼爹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那些的穷人家孩子,家穷却不缺鸿鹄之志,为了考取功名,穷孩子可以做到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去读书,这些都是寒门学子优良传统精神的表现。

总的来说,与其问“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话有无道理,不如说这句俗语其实是老祖宗对穷苦家庭孩子的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的赞誉。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回答“麻雀屋”指的是什么?,首先要回答“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两句话各自的含义、两者的关系是否有道理并符合逻辑。

从语法上来解析“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是没问题的


“人住麻雀屋”是主谓宾关系。“人”是主语,名词作主语;“住”是谓语,动词作谓语;“麻雀屋”是名词,名词作宾语。含义是人住在麻雀屋。

“辈辈出栋梁”也是主谓宾关系。“辈辈”是主语,名词作主语;“出”是谓语,动词作谓语;“栋梁”是名词,名词作宾语。含义是一辈接一辈出栋梁之才。

这两句,在语法上的对应该系也没问题。“人”对应“辈辈”;“住”对应“出”,“麻雀屋”对应“栋梁”。

我们再从这两句来解析其前后的因果关系。因是:人住在麻雀屋,果然:一辈接一辈地出栋梁之才。意思是,人住在麻雀屋,才能一辈接一辈地出栋梁之才。“栋梁”,读者是知道其意义的,而对“麻雀屋”却是陌生的。“麻雀屋”在这里成了关键词。

“麻雀屋”指的是什么?,“麻雀屋”这个词的主语是“屋”,麻雀是定语,是告诉读者这是个什么屋?是麻雀的屋。“屋”是什么?“屋”是房屋,这是它的本义,而它的引申义指的就是家,人所居住的家。至此,“麻雀屋”所指很清楚了,就是麻雀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人所居住的家,这个家似乎成了麻雀的家。

以前,农村房屋是土打墙垒起了的草屋,日晒雨淋,时间久了,有些墙洞,这些墙洞与屋檐下经常被鸟筑巢,尤其是麻雀,在这里成群结队地筑巢居住。很显然,这是贫寒家庭所居住的房屋。在这里,“麻雀屋”名词当形容词用,以形容穷人所居住生活的家,几乎成了麻雀的家

问题来了。既然“人住麻雀屋”都是些贫穷之人,又怎么会成“栋梁”呢?而且还是“辈辈出”,穷人等于“栋梁”,这是因果关系吗?实在讲不通。因而,解释“麻雀屋”是穷人居住的房屋,不符合因果关系逻辑。那么,“麻雀屋”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土打墙垒砌的草屋

“麻雀屋”关键词是“屋”。把“屋”解释为人住在像麻雀一样的屋是讲不通的。麻雀是借助于人所居住的地方而筑的巢,怎么会变成“麻雀屋”了呢?用“麻雀屋”形容穷人家的麻雀多还差不多。如果这样解释“麻雀屋”,其意义就变了,是特指人所居住生活的地方,贫寒的人家。“麻雀屋”在这里成了形容词,引申成贫寒的代词了,以对应后边那句“栋梁”,大家想想,穷人家辈辈出栋梁能讲得通吗?穷人家能辈辈出栋梁?根本不符合因果逻辑。

“麻雀屋”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麻雀屋”?不说大雁屋?或燕子屋?细细琢磨,“麻雀屋”这个词中的关键词是“屋”字。这个“屋”字在这个词中是主语吗?主语倒置的用法历来有之。例如“熊猫”,“熊猫”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主语是“熊”,定语是“猫”,应该是“猫熊”,可我们现在都说“熊猫”,时间久了,说起“熊猫”,大家也都知道指的是熊,而不是猫了。“麻雀屋”与“熊猫”在用法上一个道理,主语应该是“麻雀”,什么麻雀?是“家”麻雀,“屋”在这里是“家”的意思,具体指“家麻雀”。意思是说,什么麻雀?是“家麻雀”。

“家麻雀”是27种麻雀中的一种。“家麻雀”群居生活,栖息在人类居住的地方。它具有很强势的竞争性,经常驱逐已经居住在人的家中筑好巢的鸟,例如燕子等等,甚至,直接把窝筑在原先被驱离已经建好的鸟窝之上。“家麻雀”就是在这样的强势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特性

把“麻雀屋”解释为“家麻雀”,对应后一句的“栋梁”,说它具有因果关系的逻辑性,还是讲得通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什么是“栋梁”?“栋梁”本义是屋顶最高处、承托椽子的木梁。引申义,能担负责任的人材,有时比喻能担负国家重任的人。而“家麻雀”的行为,正具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精神,完全符合“栋梁”的词义。

家麻雀

根据“家麻雀”与“栋梁”各自的含义,两者因果关系是成立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逻辑性的。例如,人,生活在有权势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受其影响,他的后代有可能会继承前辈的权势,继续成为社会的栋梁,但不绝对,也有很多断代的败家子,并不是辈辈出栋梁。


据此,笔者认为:“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反映的是社会现实,但却是片面的、唯心的。也许,现代版“老zi英雄儿好汉,老zi混蛋儿混dan”唯心主义血统论,就是从这两句话中衍生而来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变中不变的,变是定律,变是不变的唯一客观存在

综上所述,俗话说:“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麻雀屋”是“家麻雀”的代词用法、是代称,是指人所生活的社会家庭强势环境与氛围,而不是单纯的家,似乎是“家麻雀”生活的环境

“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是一句在过去农村流传的俗语。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语并不难理解。

然而,如果不结合旧时社会背景中的民俗风俗,仅从字面上来理解,就容易出现误解。

有一句常用的成语:“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然比较小,但是,其所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麻雀屋”指的就是体积非常小的房屋,屋内的生活设置一应俱全。

在过去农村,人们喜欢把房屋的形状和大小,用各种非常形象的名称来比喻。比如,泪滴屋、停尸屋、割脚屋、披头屋、簸箕屋、推车屋等等。“麻雀屋”的说法也是如此,比喻小巧玲珑的普通民居。

1、“麻雀屋”一定是贫穷人家的房屋吗?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麻雀屋”,就认为是旧时贫困农家之屋。其理由是家里很贫穷,建不起大房屋,只能建非常小的房屋。

住在“麻雀屋”的子弟通过励志苦读后,“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终于成为栋梁之才。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也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这种说法表面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种解读并不是“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的本意。旧时农村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更不符合俗语之中的农村传统习俗。

有一些家里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愁下顿,鼎罐吊起来当钟敲的贫穷人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家住在青瓦房,有的还住三合院或四合院。

农村有一句老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有一些人家的祖上曾经风光无限,在经济富裕的情况下,建起了相对宽敞的青砖瓦房,或者相对宽敞三合院、三合院。

然后,由于家道败落,后代落到了贫穷的境地,田地和山林卖光了,只留下祖屋用来藏身。

人们把这种人家说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指的是这些人家居住的房屋,比其他贫穷人家的要好多了,家虽败落,祖屋的架子还在,可以印证祖上曾经的辉煌。

我们再来看看“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俗语的内在逻辑关系,就可看出这种解读的破绽。

如果旧时贫寒家的孩子,住的是又破又小的房屋内,经过自己努力,终于考取功名,成为“贵子”,改变命运。在旧时农村,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能考取功名做官就是国家的栋梁。

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他的家境也随之改变,古人称之为“光耀门楣”。他的成功,至少不用家里人再住又破又小的房屋和挨饿了,更不用“辈辈”居“麻雀屋”了。

俗语中的“辈辈”,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意思。

如果功成名就了,虽然每个人都做不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家境肯定有所变化,如果家里人还一代又一代住破烂小屋,还受冻挨饿,这又是哪门子的励志故事呢?

宋代赵恒的《劝学诗》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这就是典型的读书考取功名后,彻底改变命运的说法。

如果读书不能改变命运和家境,人们十年寒窗苦读的动力又在哪里呢?

事实上,俗语中所说的,是家人住在“麻雀屋”之内,孙子后代辈辈出栋梁,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住在“麻雀屋”,家里子孙才能代代出人才。

封建社会文人传统,“学而优则仕”,学习成绩优秀的人通过科举考试搏取功名后,就能够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

考取功名后,居住的是“黄金屋”,娶得妻“颜如玉”,所得到的俸禄是“千钟粟”。因此,古人认为读书是人生最佳的出路(“稻梁谋”)。

由此可见,旧时所谓的“麻雀屋”,不一定是穷苦人家又破又小的房屋,富贵之家也有“麻雀屋”。

如果将“麻雀屋”仅仅理解为穷苦人家的小房子,显然不符合这句俗语的内在逻辑,也不是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本意。

2、“麻雀屋”是旧时农村建房的一种普遍习俗

在农村,旧时流传一条俗语说:“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

“富不住大屋”的意思是说,家里富裕了,也不能盖太大的房屋,也不能住空间太大的房屋,要量体裁衣,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在一些现在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我们可以看到,旧时的一些大户人家,其房屋虽然清一色的青砖瓦房,但是修建的房屋并不高大,反而比较窄小,甚至比一些普通人家的房屋还要小一些。

我所在的村就入选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村里现在还有一座保持完整的“三善堂”,清代曾连续三代出过两名知县一位举人。

些房人家的院子虽然称为四合院,但是一个假四合院,整个院子只有两栋房屋,即正屋和倒座房(当地称对面仓楼),正屋和倒座房两边山墙砌筑了围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青砖瓦小院子。

正屋和倒座房之间的距离只有2.5米,不足一丈宽,在我们村里一百多栋明清古民居院子中,是最小的一个天井。

房屋的高度与相邻的民居一样高,这是古建筑遵循的规矩。但是,房屋明显比相邻的普通民居要小一些。

在其他一些传统村落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被称为大户人家的住宅,房屋院落并不很大,只是建筑所用的材料比较讲究,院落房屋的格局比较紧凑,院内的陈设比较讲究。

农村通常把这种比较小的房屋称为“麻雀屋”,也称为“燕子屋”。其比喻意思是,像麻雀和燕子窝一样玲珑小巧。麻雀和燕子繁殖能力强,寓意家里人丁兴旺。家里有了人,才会出人才。

那么为什么旧时之人,家里富贵了后,不去盖高楼大厦,反而盖窄小的房屋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

旧时,农村民众普遍笃信风水,主要体现在建房和葬坟两个方面。

在风水典籍《黄帝宅经》中,住宅有“五虚五实”的说法,原文如下:

“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

这段话中,建房不宜房屋太大,如果房屋大,没有几个人住,就是“一虚”的表现。古人认为,住宅“虚”就会导致“风水不聚”,影响人的身体和运势。

相反,如果房屋小,住的人多,就显得非常热闹,住宅的人气也很旺,就会得到有利的“风水”。家里也就会兴旺发达,变得富贵。

古代以考取功名之身为“贵”,也就是说,“宅小人多”有利于家里出“贵人”。

也就是因为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旧时农村,人们在建房时,即使家里有钱,多数人认为房屋还是建小一点好。

如此,在农村也就普遍形成了建“麻雀屋”的习俗。

二是古代民居等级制度影响

我国民居建筑等级制度,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到夏、商、周时开始形成制度,但到周代末期“礼崩乐坏”,曾一度有人不遵守。

春秋时期鲁国孔子任大司寇兼摄相事,派子路“堕三都”,此事件就是因为鲁国三家贵族不遵守周礼,城墙不得超十八尺,孔子要推掉三家多出十八尺的“违建”部分。

秦汉时期,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为封建社会主流识意形态后,这种制度得以恢复。

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更加具体和严苛。

比如,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朝廷对各级官员宅第有详细规定:

一二品官员厅堂为五间九架,三到五品官员厅堂为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员为三间五架。

对于“庶民庐舍”,也就是布衣百姓的住宅,规定就更加苛刻了。明洪武二十六年,朝廷出台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

熟悉传统民居结构的人都知道,三间五架的房屋(正房)不可能建得很宽大,都比较窄小。这种房屋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人眼里,显得非常窄小,就像麻雀的窝一样,所以庶民庐舍房屋就叫“麻雀屋”。

对于朝廷的这些规定,总有一些人脑子一热,讲场面,要显摆,会作出违制和僭越的事来。违制和僭越之人,大多为商人、仕人,他们要么位高权重,要么有经济实力,也有资格和兴趣。

但是,朝廷对违制和僭越的人处罚非常严厉,轻则勒令拆除,重则抄家坐牢,最后落得家道败落,甚至家败人亡。

因此,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在修建房屋的时候,谨小慎微,都不敢违制,宁可把房屋建成“麻雀屋”,也不能太张扬,低调行事不会出错,也不会给家里带来灾祸。

旧时农村,“麻雀屋”住得让人稳心,即使家里有人在朝廷做官,对于“耕读之家”来说,也不怕被人举报家里住宅“违制”,受到牵连被免职丢官。后代也没有受到祖上“污点”影响,可通过科举考试,谋得前程,成为国家栋梁。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在农村也就形成了民居建筑普遍建“麻雀屋”的风俗。

总而言之,现在我们对“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俗语的理解,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要充分结合古代社会背景和农村风俗,才能正确理解其真实含义。

古人所总结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有道理的。

“人住麻雀屋,辈辈出栋梁”这句话里的“麻雀屋”是指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麻雀一般喜欢在房子的石头缝里做窝,那么有石头缝的房子说明外面没有装修比较简陋,说明是穷人家住的房子,有钱人住的房子都是铺大理石、铺瓷砖哪里还有缝隙呢?

所以“麻雀屋”可以理解为穷人家住的又小又破的房子。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更懂事,因为贫穷,懂得珍惜,所以上进。从小磨练,事事不求人。在逆境中生长,更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从这样的家庭走出社会的人,可以说个个都是栋梁之材,如果头脑聪明者,定能考取功名,做个一官半职;如果头脑不是很灵活的,那么从小在家什么都会做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出去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或者做个生意也比较容易成功,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梅花香自苦寒来”吗?

相比之下,富人家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宠上天,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年轻的时候还好,有父母顶着,等父母老了之后呢?到那个时候你没有一技之长又如何去养家糊口呢?当然也不是所有富人家的孩子都这样,只是相对较多而已。

总之,不管出生贵贱,都应该从小就接受同等的教育,不能过于溺爱,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学有所成,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标签

俗话说麻雀辈出栋梁


相关文章列表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脾开窍由口,主思主运化,肺开窍由中,主呼吸!男人嘴大吃四方。嘴小说明运化功能偏弱,重,胆气不足!女人由于先天生理功能有例假!所以女人一般养阴,鼻口纳气在膻中,鼻根纳气主肾阳,如果鼻子过大,气势过强会造...


俗话说“女人看脚男看手,就知家中有没有”,脚和手能看出什么?

俗话说“女人看脚男看手,就知家中有没有”,脚和手能看出什么?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脚和手,可以大致了解他或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具体来说,脚和手分别可以反映以下几个方面:脚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如果一个人的脚趾过于拥挤,...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男怕小嘴,女怕大鼻”的俗语源于古代人们对男女不同性别特征的审美观念和面相学的信仰和看法。古代人认为男人应该有男子气概,嘴巴大表示能说会道,有福气和能力;女人应该温柔贤惠,嘴巴小表...


农村老俗话说“编席的睡凉炕,晒盐的喝淡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

农村老俗话说“编席的睡凉炕,晒盐的喝淡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

民歌原话是: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编席的睡光床。表达了旧社会底层老百姓在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下,朝不保夕,饥寒交迫的生活状态。与现在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国富兵强,老百...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俗话说:男怕小嘴,女怕大鼻。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怎么听到现实中好多人说,大鼻子有财。我身边认识的,大鼻子的感觉都活的不错,财运挺好的。还有人家都说男人面相中带女相的也好啊,这种人命比较好。你说的那些都和我听到的相反。你是男的吗?嘴大,还是嘴小;你...


俗话说“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什么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俗话说“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什么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想必大家都听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句话。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孩子都会抱有期许都会表现在俗语之上,作为家长都希望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祈祷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器成才。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少...


友情链接